此网站为尚新闻-蓝色清新版演示网站,此处文字请后台 系统基本参数-站点设置 修改!
当前位置:青岛资讯网 > 科技动态 > 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多方协作发力未成年人

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多方协作发力未成年人

2025年07月16日 科技动态

  当前,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生活。根据共青团中央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7.3%。这一数据也凸显了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内容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互动社交、休闲娱乐,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海量的网络内容也夹杂着不少如暴力、色情、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造成潜在威胁。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行为呈现“广度覆盖深分化、头部集中长尾显”的立体格局;社交媒体作为“超级入口”渗透学习社交全场景,消费行为呈现“高频小额与低频高额并存”的双峰特征;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中面临诸多风险,不良信息泛滥成为突出问题。此外,在以用户偏好为基础的推荐机制下,平台也需要进一步引入未成年人友好内容,建设专属内容池,强化优质内容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作用。例如,抖音平台平台的专属内容池覆盖科普知识、人文历史等30多个领域的优质知识,贴合未成年人认知需求。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不容小觑,不法分子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违规收集、滥用和非法交易,严重威胁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为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信息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在内容管理方面,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结合人工审核,及时屏蔽、删除不良信息。如根据抖音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抖音清理超27万条传播不良价值观、传播色情低俗话术、侵害未成年人财产安全、隐私权等各类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清理超30万条不当利用未成年人形象谋取经济利益的违规内容,并对相关账号进行清理违规增长粉丝、限制商业变现功能、封禁账号等不同梯度的处罚。

  在个人信息网络保护上,平台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明确收集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范围,坚持最小必要原则。采用加密等技术手段,保障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平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沉迷系统和未成年人模式,优化实名认证技术,防止其绕过防沉迷机制,合理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与时段,及时推送提醒信息,必要时强制下线。

  家庭和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主动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督。近日,抖音在小米、vivo等部分品牌的机型上,新增手机终端未成年人模式入口,这进一步提升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内容筛选的便捷性;学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网络技能、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建立科学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政府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督促平台落实未成年人网络内容治理责任。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网信、公安、文化、妇联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空间。

  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内容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平台、家庭、学校和政府多方协作,各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形成多方协同共治联动机制。正如中网联依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业委员会,联合有关单位发起“@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芽计划”)核心目标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体防护网。通过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媒体的多方保护格局,开创社会各界协同治理的新路径,共同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积极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助力其在数字化时代健康成长。(作者祁雪晶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

[ 责编:王一涵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青岛资讯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demo39.shangxinwen.com/kj/4693.html